

仓山区金山—橘园洲工业园是支撑福州科创走廊建设的十四个集中成片科创街区之一,聚焦智能制造和生物医药产业,其核心的金山橘园工业园区项目由中建科工承建,定位为高端现代化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创新型产业园区,历经四年,实现从一纸施工图到“工业上楼”示范工程的美好实践。

金山橘园工业园区项目以产业为导向,深度协同企业生产工艺、设备方案,用“私人定制嵌入符合企业发展的立体空间需求,提供从设计理念到细节设计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我们从征地拆迁收储到厂房验收使用,再到生产的产品交付,只花了900天。”福州市仓山区自然和资源规划局有关负责同志说,“这算是福州第一家有产品交付的‘工业上楼’案例。”

在设计阶段,仓山区招商办便对不同功能区域进行了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区,园区内建筑采用可拆卸的灵活隔断方便企业根据生产需求调整空间布局,给未来预留出空间扩展与升级改造的无限可能。园区打破传统工业厂房的单一功能模式,构筑集“生产、研发、办公、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空间,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在同一楼层内,根据生产流程和功能需求,将原材料仓库、生产车间、成品仓库等区域进行科学布局,优化生产动线。首层层高均设计为6米以上,标准层则根据企业生产需求灵活设计在4.5米至6米之间,确保满足入驻企业货车进出、货架摆放和大型设备安装使用需求。在垂直运输方面,根据企业货物运量及频率,配置相应承载力的货梯,货梯载重均在2吨以上,并配备专门的货梯厅和装卸平台。

“在建设各类‘双创’载体的过程中,福州探索出‘国企+政府+企业’‘垂直工厂’等经验做法。”福州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道。2024年,金山橘园工业园区“工业上楼”相关做法,作为福建省唯一被列入《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推荐目录(第四批)》案例向全国推广。

△金山橘园工业园区项目旧貌
中建科工充分应用科技、绿色、人文、智慧的装配式建筑技术,打破福州金山橘园工业园区橘园洲片区传统老旧产业园的“破、小、废”印象,将“摊大饼式”横向扩张路径蜕变为“精耕细作式”空中纵向布局,让企业在高楼中进行工业生产、办公、研发等工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助力老旧工业园区迭代升级。

△金山橘园工业园区项目建成图
金山橘园工业园区项目通过“问天要地”改造,已新增高标准工业厂房45.6万平方米、新增产业发展空间约33万平方米,容积率从原来的平均1.3提高到2.89,将存量土地变为增量空间,为福建省工业园区规范提升提供了有益探索。

整个园区为“搭积木式”的全预制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装配率达54%。在建设过程中,为有效解决项目建设与运营周期长、参建单位多、运营交接工作量大等难题,中建科工以可视化BIM模型强化各板块间信息互联互通,为业主、设计、施工、运营单位提供装配式建筑体系必要的基础数据支撑。

△金山橘园工业园区项目E主体钢结构施工
项目引入“AR”技术开展“样板引路”,采用BIM技术排布设备、水电、消防系统管道,实现了管线整齐排布、精准安装、一次成优,以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技术辅助传统施工,提升30%以上的工期效率,实现了快速建造、早日投产。

项目以钢结构为主体,所需的钢构件、压型钢板和ALC条板均在工厂生产后,运至现场进行精益化、模块化组装,作业效能与便捷度均大幅提升。现场工人基本可以摆脱砂浆、水泥、模板、外架和满堂架,真正体验“产业工人”的成就感。

△工厂预制钢构件
与传统施工相比,现场用工减少了三成以上,工人通过与塔吊作业配合,大大提升了工效,相较于传统方式节约三分之一左右时间。同时,装配式建造还取代了过去的湿法作业,不仅有效减少了扬尘,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还提升了工程品质。
在ALC条板的拼缝处,有板材自带的凹槽和另一块板材突出部分相结合固定,只需在上下两端安装金属卡扣,就能完成墙体的快速“拼装”。后续遇到翻新,此工艺还可以实现快速拆除,降低运维成本。

△金山橘园工业园区项目ALC条板
同时,ALC条板的质量较轻,可以有效减轻建筑自身“体重”,且保温效果较好,防火性能满足国家标准值,甲醛含量低,绿色环保,满足企业快速入驻的要求。

△金山橘园工业园区项目E--锐捷网络定制化厂房
仓山区金山—橘园洲工业园是福州市创新型产业园区建设样板,作为福州工业园区规范提升试点,在全省率先开展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目前已入住50多家企业,其中不乏福建省亿力集团、锐捷网络、宝宝巴士、字节跳动等智能产业头部企业,不断引领科技创新,催生新质生产力,预计年产值超过300亿元。

在福州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下,园区还提供生产和生活配套服务,打造“15分钟生活圈”,促企业更上层楼,不断助力科创长廊齐发展。在这其中,中建科工以匠心筑造精品,快速、绿色建造和工业上楼成为助力橘园工业园区产业升级的“金山”密码,融入到福州新质生产力发展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