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起天山,振翅腾飞 | 中建八局牵头主承建的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北航站区航站楼惊艳启航-【装配式建筑产业网】
目的地搜索 用户中心


凤起天山,振翅腾飞 | 中建八局牵头主承建的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北航站区航站楼惊艳启航
2025-04-25  来源:中建八局融媒体中心  阅读:


乌鲁木齐,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今天,这座城市的空港枢纽迎来新的振翅翱翔时刻——4月17日,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北航站区投入转场试运行,由中建八局牵头主承建的北航站区航站楼惊艳亮相。四面八方的航线将在此汇聚,向东挽紧祖国内陆和沿海,向西拥抱中西南亚与欧洲,密织出蓬勃熙攘的“空中丝路”,成为开放的新引擎与充满无限可能的新增长极。
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北航站区新建2条跑道、50万平方米的北区航站楼、35万平方米的综合交通中心和停车楼、177个机位的站坪,飞行区等级指标为4F。近期年旅客设计容量4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5万吨、年飞机起降36.7万架次;终期旅客设计容量6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5万吨、年飞机起降45.1万架次,将有力为推进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一港五中心”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巍峨天山、民族风韵,空中丝路、联通欧亚。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北航站区采用“主楼+三指廊”构型,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超过了现有的T1、T2、T3航站楼的面积总和。
航站楼造型设计汲取地域元素灵感,以“丝路天山”为主题:皑皑雪峰为脊、丝路脉络为魂,绵延起伏的轮廓,模拟天山山脉的层叠雪峰与沙漠的流动曲线,将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壮丽山河与悠久的丝绸之路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屋面凸显“丝路”气韵,诠释丝带飘飘的灵动效果,顶上设置层层掀开的天窗,带来均匀柔和的采光。同时航站楼通过LED投光灯重点打亮挑檐结构与长雨棚,形成室内外光影联动的视觉效果,构建出通透开放的光环境体系,让旅客在流动的光影中感受空间美学与出行体验的统一,展现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作为“一带一路”枢纽节点的国门形象。
航站楼主楼屋盖面宽约684米,进深约215米、高约55米,主楼屋盖由钢管混凝土柱支撑的空间网格结构,呈双曲面造型,屋盖沿短跨方向分布有四道天窗桁架带,整体投影面积约为12.6万平米,钢构件用量3万吨,杆件数量超过15万根。
面对造型独特、桁架构件形式复杂、数量庞大、用钢量大、加工制作难度大等挑战,项目团队深化钢结构设计,按照“原地拼装+高空液压提升”思路,结合三维扫描逆向建模技术,控制安装精度误差优于3mm。
项目创新采用液压同步提升技术,通过数字化预拼装与智能传感监测,以±1mm精度克服12.6万平方米双曲屋盖跨度大、冬季施工低温焊接空间结构复杂、高空安装精度高等困难,精准、安全、高效地完成12次高空提升,让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主航站楼以钢骨擎天的鼎立状态,闪耀天山南北,向世界递出崭新名片,并以此为支点,撬动属于新疆的"天空丝绸之路"。

智慧建造,科技赋能。项目以BIM+GIS技术为核心,构建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体系,实现高效协同与精准管控;通过数字平台实现跨地域协同建模与轻量化模型管理,支持手机端实时比对现场进度,实现全过程智慧化管理。
数字模拟,品质履约。项目利用BIM技术,对屋盖提升进行模拟,分析提升中屋盖变形、杆件应力提升架承载力等核心数据,进行数字化预拼装,对钢结构的焊接、拼装卸载、提升进行全面优化,确保主楼屋面拼装和提升的精准度。
创新技术,匠筑精品。项目建设过程中,首次应用装配式环梁施工技术,效率提升了3倍;研发“大体积高填方施工技术”,夯实机场地基稳定性;利用“超长混凝土隔震支座变形控制技术”,提升抗震性能与结构寿命,为建筑的安全与稳定保驾护航;使用“大跨度波浪形双曲面钢屋盖变形控制技术”,保证钢屋面的精准安装,实现空间结构与美学的完美融合。

智慧运维,精益管控。项目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打造智慧运维平台,1:1还原航站楼实景,能够实时整合登机桥运行、行李分拣、能源消耗、楼宇自控等14个子系统、超10万点位的数据,实现设备状态“一屏可视”,多源信息统一处理与实时监控。同时,平台支持旅客流量、设备效率、能源成本等多维度运营数据可视化分析,助力机场运行精细化管理。


项目以三星级绿色建筑为目标,全生命周期践行低碳理念。航站楼充分考虑地区多风多雪的气候特征,通过风环境模拟优化建筑形态,以地形屏障抵御冷风侵入;同时采用风压和热压通风兼顾的采光天井以及可开启的屋顶侧窗形式,将柔和的光导入室内、将热挡在室外,上下贯穿的中庭还能够有效地起到拔风作用。
航站楼全力构建绿色能源系统,以智慧运维平台、机电设备网及电力监控系统、能耗管理系统等智能化子系统串联起“绿色网络”:根据人流密度自动调节风量和空气温度,通过存在感应、航班联动、恒照度调节实现“人来灯亮、人走灯暗”,大大降低能耗。同时楼内结合本土植物打造绿色生态景观,有效改善了室内微气候,车库顶部结合覆土式景观,为车道边繁忙的交通环境提供了“绿肺”,达到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设计能耗低于同等规模机场的80%。
项目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首创戈壁料再生低造价混凝土技术,授权专利63项,降低建材碳排放20%,同时应用缓粘结预应力等9大类、43项新技术,减少建材浪费,打造“绿色机场”。目前已通过民航局四型机场认证,获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标识和绿色建造三星级标识,形成可复制的戈壁地区绿色建造技术体系,为“一带一路”枢纽机场建设提供生态样板。
凤舞丝路 天山启航
中建八局将
匠心铸就腾飞之翼
坚定服务国家战略
矢志践行央企担当
全力赋能"一带一路"建设
为助力西部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贡献八局铁军力量
声明:以上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热词搜索:中建八局 乌鲁木齐 天山国际机场

上一篇:中建科工 | 解密晋江健康产业空间的“基因密码”
下一篇:最后一页

装配式建筑产业网•建筑工业化智慧之窗
新闻热线:010-63381153
投稿邮箱:cnpbi2020@126.com